
范志紅列出四點「不新鮮油脂的辨別方法」,一為「菜的顏色」,油脂經長時間加熱,會變黏、發生折射性的變化,若菜表面異常明亮,就代表炒菜的油已不新鮮;二為「菜的口感」,反覆加熱的劣質油,嘗起來口感黏膩,連放進熱水裡都很難去掉。
三為「菜的味道」,新鮮的油品不帶特殊氣味,若一道素菜中,聞起來卻有葷味、明顯油耗味,代表油品已多次加熱,不再新鮮;四是「冷卻後的變化」,基本上,新鮮油品在室溫下,仍會維持液狀,若在室溫下,油脂卻呈凝固、半凝固狀,代表反式脂肪含量高,極有可能是經多次使用的老油。
如何盡量避免嘗到「劣質油」,保衛自身健康?范志紅建議,要對食材的「原味」有充分認知,認真品嘗過不添加過多香料、調味品的食物原味,才能避免被劣質的原料所誤導,在食用當下立刻查覺異狀。
資料來源:中時電子報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70509003460-260405